荆州新闻网消息:荆江奔涌,潮平岸阔,一江清水缓缓东流,波澜不惊。江南江北,人水和谐。“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。”是荆州人民的坚定承诺。长江在荆州境内径流里程483公里,荆州所辖8个县市区都依江而立。可以说,荆州在湖北的长江大保护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。保证“一江清水向东流”,荆州,正在谱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。
长久以来,得舟楫之利,这里南船北马、商贾云集,荆州人以堤为命,吃住在江边,经商在堤上,工厂沿江而布,码头望不到边。
随着交通的改善,长江航运不再是两湖平原人们出行的主要选择,码头渐渐沉寂下来,城市大步向北发展。但因为防汛是天大的事,过去的荆江大堤及其附近区域由水利、河道部门进行管理,缺少最基本的城市基础设施。一些市场占堤为市,随意搭棚建房,人货混杂,成为城市的棚户区;非法码头随意侵占长江岸线,乱象丛生;一些沿江企业违法排污,饮用水水源地面临污染;非法采砂船无序乱采,给长江生态、长江堤防和航道安全带来极大威胁。
2016年1月5日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,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,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,要让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。
春雷骤,风雨急。荆江之治,激浊扬清,顺应民心民愿。
非法采砂和非法码头是环境保护的顽疾,荆州依法重拳整治。364处非法码头全部清理拆除,77艘趸船全部迁移,保证了长江沿岸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全部达标。
“靠山吃山,靠水吃水”,曾是洪湖渔民的生活主线,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,洪湖18.9万亩的围网全部拆除,1206户、4351名渔民全部离船,上岸安家,转产就业。
搬迁堤内人口,实施棚户区改造,封堵排污口、洲滩禁牧,植树复绿……荆江之治,如猛药去疴,活血化瘀。
现在,沿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。荆州85.7%的地表水断面达标,达标率提高了19个百分点,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水质,已经100%达标。拆除围网第二年,洪湖的野莲花就恢复了5万亩,“四处野鸭和菱藕”的景象重现;退出耕种土地8000亩,为石首麋鹿自然保护区扩展范围,今年,保护区新生了200多头小“四不像”,总共1400头,是世界最大的野生麋鹿种群。
依据“生态优先、承载文化、服务大众和确保荆江大堤安全”的原则,荆州充分利用长江水体形式,结合滨江棚户区改造,拆迁房屋面积27.33万平方米,抓住工程建设契机,筹资20余亿元,对江滩进行了整治,建成了荆江十里画廊,美丽的临江仙江滩公园,成为市民休闲娱乐场所。
在长江沿线洲滩和芦苇地,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,截至目前,已在长江沿线造林160万亩,长江防护林湖北省面积第一。同时长江岸线码头整治工作启动,一场荆江之治就此展开。经过整治,使用岸线由71公里压缩至16公里。全市已经复绿码头195处,岸线复绿长度30多公里。如今的荆江两岸,再现人水和谐之美。
春来江水绿如蓝,眼前的荆江,江北,公园如画,江南,沃野千里。长江北岸的荆江风情带郁郁葱葱、春意勃发,从空中俯瞰,一条生态长江的绿带已经形成。从堤上望去,明代的万寿宝塔、清代的镇江铁牛、新中国的荆江分洪纪念碑、98抗洪纪念园矗立江畔,无声述说着人与水抗争的历史。
千里江陵一日还,李白顺江而下,洋溢着轻舟逐浪的快意;楚江鳞鳞绿如酿,陆游逆流而上,感受着极目楚天的舒畅。打赢长江保护攻坚战,荆州与长江的故事,还将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。
![]() |
![]() |
")); |